news & blog
2024年8月1日起,我國對便攜式鋰離子電池產品實施3C強制認證制度,這項新政標志著鋰電池國際貿易進入精細化監管階段。海關檢驗數據顯示,近期進口鋰電池因標識問題導致不合格率顯著上升,反映出部分企業對標準理解存在偏差。本文結合典型案例,梳理鋰電池國際物流通關的核心要點。
根據GB 31241-2022標準,鋰電池標識需包含產品名稱、額定參數、極性標識等六大要素,且必須采用簡體中文標注。值得關注的是,對于表面積較小的產品,允許采用代碼標注配合包裝說明的形式,但代碼解釋文件需與貨物同步報關。近期某德國進口的電動工具電池組因全英文標識被退運,暴露出企業在地化合規意識的薄弱。此類問題不僅影響通關時效,更可能引發產品召回風險。
從實際案例看,標識引導詞規范性常被忽視。某日企進口的儲能電池組雖標注"制造商"信息,但未按國標要求使用"生產廠"標準引導詞,導致無法精準追溯生產批次。這類細節問題往往源于企業對標準文本的機械套用,未能理解不同術語的法律效力差異。值得強調的是,額定能量值的進位計算規則直接影響運輸分類,某韓國企業因將16.68Wh錯誤標注為16.69Wh,使得貨物被誤判為普通商品,最終因申報不實受到行政處罰。
針對當前監管趨勢,建議進出口企業建立三重保障機制。首先,組建專項合規團隊系統研讀GB 31241-2022標準,特別注意新版增加的警示說明細則。其次,完善產品全周期檔案管理,確保從設計端即植入合規要素,避免后期整改產生額外成本。對于跨國集團,建議設立區域性預檢中心,利用X光掃描等技術手段在裝運前完成自檢。最后,主動對接海關技術機構,通過政策解讀會等形式及時掌握檢驗重點變化。
國際物流實踐中,鋰電池運輸還需符合UN38.3測試、危險品包裝等通用要求。建議企業在完善中文標識基礎上,同步準備多語種說明文件,特別是銷往歐盟市場需提前應對電池護照等新型合規要求。通過構建"標準解讀+過程控制+應急響應"的全鏈條管理體系,方能在日趨嚴格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實現穩健發展。
#青島物流公司##青島貨代公司##青島貨運公司##青島大件運輸公司##青島大件設備運輸公司##青島機械設備運輸公司##青島海運訂艙##青島海運代理##青島貨代公司##青島國際物流##青島出口報關##青島進口清關##青島報關代理##青島清關代理##青島海運貨代##青島海運出口##青島設備報關##青島設備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