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blog
2025年3月下旬,美國政府圍繞中國船舶征收特別港口費的提案舉行聯邦聽證會,這場被稱作"改變全球造船業格局"的討論,暴露出美國產業政策的內在矛盾。提案計劃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建造船舶征收單航次最高150萬美元費用,或將按凈噸位實施千元級階梯收費,此舉引發國際海運產業鏈的劇烈震蕩。
聽證會上,美國造船工會與鋼鐵企業代表形成支持聯盟。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WU)強調,中國造船業享受政府補貼導致市場扭曲,提議將征收費用注入美國造船業振興基金。克利夫蘭克里夫斯鋼鐵集團等企業代表更呼吁配套"購買美國貨"政策,試圖構建全產業鏈保護屏障。這種訴求與美國部分議員提出的"海運產業復興計劃"形成政策呼應,反映出美國試圖通過行政手段重塑產業競爭力的戰略意圖。
但提案遭到美國航運企業的集體反對。世界直達航運、熱帶航運等公司指出,當前美國近海航運60%的船只依賴中國制造,短期內根本無法替代。服務于加勒比航線的中小型航運公司警告,若按現行方案執行,墨西哥灣地區物流成本可能激增40%。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西北海港聯盟測算顯示,該政策可能導致西海岸港口吞吐量下降15%,直接威脅近萬個就業崗位。
國際社會對此保持高度警覺。加拿大安大略省海洋委員會代表在聽證會上直言,五大湖區域80%的跨境貿易依賴2000噸級以下船舶,若中國造船舶被限制,北美內陸水運體系將陷入癱瘓。加勒比共同體私營部門組織則擔憂地區港口可能淪為"政策套利中轉站",反而加劇區域物流紊亂。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代表在聽證會上強調,中國造船業競爭力源于持續二十年的技術革新,而非所謂"不公平補貼"。數據顯示,中國船企在LNG運輸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高端船型的全球市場份額已達35%,這種技術突破使中國造船業具備真正的市場競爭力。中方代表警告,強制性收費不僅違反WTO規則,更將推高全球海運價格,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通脹代價。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內部出現政策立場分化。伊利諾伊州眾議員克里希納莫西等人主張采取"精準打擊"策略,建議豁免美國本土航運企業,轉而針對第三方國家使用中國船舶的運營商。但美國航運商會明確指出,這種區別對待將引發"船籍轉移"的監管漏洞,可能導致美國航運公司為規避政策而進行離岸注冊。
#青島物流公司##青島貨代公司##青島貨運公司##青島大件運輸公司##青島大件設備運輸公司##青島機械設備運輸公司##青島海運訂艙##青島海運代理##青島貨代公司##青島國際物流##青島出口報關##青島進口清關##青島報關代理##青島清關代理##青島海運貨代##青島海運出口##青島設備報關##青島設備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