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blog
2025年2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公告,擬針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及造船領域采取限制措施,包括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籍船舶和由中國建造的船舶征收高額費用。這一舉措基于2024年拜登政府啟動的301調查結論,旨在通過行政手段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目前相關提案已進入公眾意見征詢階段,并將于3月24日舉行公開聽證會。
根據USTR的擬議方案,中國籍船舶單次進入美國港口的費用將根據載貨量或船舶噸位計算,最高可達100萬美元。對于使用中國建造船舶的運營商,費用將依據船隊中中國造船舶的比例進行階梯式征收,最高達150萬美元。同時,美方為鼓勵本國航運業發展,提出對使用美國建造船舶的運營商實施最高100萬美元的航次費用減免,并配套優先裝卸權、港口費折扣等優惠政策。此外,運輸限制條款要求自2025年起,美國出口貨物中至少1%需由美籍船舶承運。
該提案引發國際航運市場廣泛關注。分析指出,若措施落地,將直接推高中美間海運成本,并可能引發全球航運價格連鎖反應。美國國內港口運營商和制造業代表已公開質疑政策可行性,認為額外收費不僅難以提振本土造船業,反而會加劇通脹壓力,削弱美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2月23日,中國商務部就此事作出正式回應,強調美方301調查自啟動之初便缺乏事實依據,此前對華加征關稅措施已被世貿組織裁定違反規則。中方通過多輪溝通明確反對將產業競爭問題政治化,指出美國造船業困境源于自身產業結構調整滯后,而非所謂“不公平競爭”。商務部發言人重申,中國始終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敦促美方停止濫用單邊制裁工具,切實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權威。
當前,全球航運業正經歷綠色轉型與供應鏈重塑雙重挑戰。美國此番動作被外界視為在關鍵產業領域對華施壓的延續,但實際執行面臨多重障礙:一方面,中國船舶占據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強制替換供應鏈將導致運力缺口;另一方面,歐盟、東盟等主要經濟體均未表態支持,國際協同阻力較大。行業觀察人士認為,相關提案或將在聽證階段遭遇法律和技術性質疑,最終落地形式可能較當前版本有所調整。
中方表示將持續關注事態進展,并保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合法權益的權利。這場圍繞航運業的博弈,不僅考驗著兩國經貿關系的韌性,也將對全球貿易規則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青島物流公司##青島貨代公司##青島貨運公司##青島大件運輸公司##青島大件設備運輸公司##青島機械設備運輸公司##青島海運訂艙##青島海運代理##青島貨代公司##青島國際物流##青島出口報關##青島進口清關##青島報關代理##青島清關代理##青島海運貨代##青島海運出口##青島設備報關##青島設備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