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blog
2025年2月下旬,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延續下行趨勢,主要航線現貨運價顯著下滑。受春節后全球貿易需求疲軟及供應鏈恢復節奏不均影響,跨太平洋與亞歐等主干航線運價雙雙走低,部分航線跌幅突破兩位數。航運分析機構指出,當前市場環境與去年同期相似,但供需失衡壓力更為突出,行業正面臨新一輪運價保衛戰。
在跨太平洋航線,美西、美東港口即期運價持續探底。貨代市場反饋顯示,受部分地區工廠復工延遲影響,貨運需求尚未完全恢復,班輪公司為爭奪有限貨量主動調降報價。與此同時,亞歐航線亦未擺脫頹勢,北歐及地中海區域運價周內跌幅接近10%。業內人士分析,盡管消費端出現緩慢復蘇信號,但貨運量難以支撐船舶高裝載率,導致運費議價空間持續壓縮。
為遏制運價滑坡,多家頭部航運企業自3月起推行新一輪運費上調計劃。部分公司宣布對亞洲至歐洲航線實施每40英尺箱型4000美元以上的綜合費率調整,地中海航線基準運費同步調升。然而,市場對提價策略的實際效果存疑。行業研究機構警告,當前運力過剩矛盾未根本緩解,若缺乏配套的運力調控措施,單純依靠漲價難以扭轉供需格局。數據顯示,隨著新造船訂單陸續交付,全球集裝箱船隊規模同比增幅或超預期,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事實上,運力優化已成為航運企業應對低迷市場的關鍵手段。近期,多家聯盟成員加速推進航線網絡重組,通過合并航次、暫停冗余服務等方式收縮有效運力。以亞洲至北歐航線為例,若新船舶共享協議全面落地,實際部署運力或較去年同期縮減超10%。此外,部分企業開始調整船舶部署策略,將過剩運力轉移至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試圖開辟增量空間。但分析指出,此類區域性航線對全球供需平衡的調節作用有限,主干航線仍面臨較大價格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市場波動正引發產業鏈連鎖反應。貨主企業為降低運輸成本,傾向于延長供應鏈周期或轉向更經濟的運輸方案;港口運營商則擔憂運力削減可能導致碼頭資源閑置。行業專家認為,航運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期,企業需在短期價格策略與長期運力規劃間取得平衡。若供需矛盾持續惡化,不排除出現大規模停航、拆船等激進措施,進而重塑全球航運競爭格局。
面對復雜形勢,國際航運機構呼吁行業加強協同,避免非理性價格競爭。當前,綠色燃料成本上升及減排法規收緊正在推高行業運營成本,企業盈利空間受到雙重擠壓。如何在保障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經營,將成為全球航運業共同面臨的考驗。
#青島物流公司##青島貨代公司##青島貨運公司##青島大件運輸公司##青島大件設備運輸公司##青島機械設備運輸公司##青島海運訂艙##青島海運代理##青島貨代公司##青島國際物流##青島出口報關##青島進口清關##青島報關代理##青島清關代理##青島海運貨代##青島海運出口##青島設備報關##青島設備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