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blog
在遠洋運輸領域,極端天氣引發的貨損事故正成為全球航運業關注的焦點。近期一艘隸屬韓國森羅商船的集裝箱船在執行太平洋西北航線任務時,因遭遇強風與巨浪導致百余集裝箱發生位移、墜海及破損,這一事件再次將海運安全風險與責任劃分問題推向臺前。
在長三角經濟帶腹地,一條貫通陸海的重要通道近日迎來歷史性跨越。隨著集裝箱列車從義烏西站啟程,"義烏-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通道正式突破百萬標準箱運輸量級,創造了我國多式聯運發展史上的新紀錄。這條始創于2009年的戰略通道,歷經十余年精耕細作,現已成長為支撐區域經濟循環的關鍵動脈。
在跨境貿易實務中,清關、報關、結關、通關、商檢及報檢等術語常令人混淆。這些環節貫穿進出口全流程,雖相互關聯卻各具特定職能,理解其內涵對保障貿易合規性至關重要。
在國際海運行業中,船公司將艙位分銷權委托給貨代公司已成為普遍模式。這種合作模式的形成,既源于行業分工的專業化需求,也與全球物流鏈的高效運作密不可分。以下從業務定位、資源整合、風險管控等維度解析其內在邏輯。
國際海運行業正迎來年度集裝箱運輸合同談判的關鍵窗口期。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持續推動貿易保護政策、多國地緣政治矛盾升級的背景下,全球海運供應鏈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近期在加州長灘舉行的全球集裝箱運輸與供應鏈會議(TPM)上,包括MSC、馬士基、赫伯羅特等航運巨頭,以及沃爾瑪、DSV、DHL等跨國企業和物流公司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行業應對策略。
國際海運市場正經歷新一輪周期性調整,主要航運指數持續走低反映出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穩定性。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集裝箱運輸價格波動已對區域經濟產生傳導效應,其中跨太平洋航線受政策影響尤為明顯。青島作為連接海內外市場的戰略樞紐,正站在應對全球經貿格局演變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