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blog
國際航運市場近期持續承壓,歐美四大主要航線運價連續十周下行,南美等航線跌幅尤為顯著。當前運價已普遍跌破成本線,部分航商采取減班并艙策略以穩定市場,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疊加貿易政策變動,使得航運業復蘇節奏仍存在不確定性。
大西洋海域近日發生一起海上運輸安全事件。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旗下“MSC Houston V”號集裝箱船在航行途中遭遇強風暴襲擊,導致船體劇烈顛簸、貨柜堆垛坍塌及部分集裝箱落海。該事件再次引發國際航運界對極端氣候應對機制與貨物固定標準的深入探討。
在全球貿易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海外倉作為跨境電商的核心基礎設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中國制造”的出海路徑。通過前置倉儲、本地化配送與智能化管理,海外倉不僅縮短了國際物流鏈路,更成為連接中國企業與全球消費者的關鍵紐帶,推動著中國跨境電商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升級。
一列裝載日用百貨與電子產品的國際貨運列車近日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駛向俄羅斯,標志著該口岸今年跨境班列通行量較去年同期提前18天突破2000列大關。作為連接中國與歐亞大陸的重要樞紐,這個西部口岸正以不斷提升的運輸效率,持續強化我國對外貿易的陸路通道優勢。
近期國際海運市場經歷劇烈波動,歐洲航線運價持續探底引發行業關注。盡管頭部航運企業通過調整船舶部署試圖穩定市場,但供需失衡疊加外部環境變化,導致運價下行壓力持續顯現。
美國政府近期針對中國造船業提出一項爭議性政策,擬對中國制造的船舶每次停靠美國港口征收最高150萬美元的費用,并對相關運營商附加額外成本。這一貿易保護主義舉措表面上旨在削弱中國造船業的國際競爭力,實則可能引發全球航運體系的結構性動蕩,甚至對美國本土經濟造成深遠反噬效應。